欢迎您访问极速体育吧官方网站!

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

工信局新闻发布会新闻稿(1129)


来源:极速体育吧浏览:314次 时间:2024-02-08 19:02:40

  以汽车制造、生物医药、激光装备研发制造与应用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异军突起,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2012年至2016年,争取省级资金支持技改项目158个,支持金额2.74亿元;市级资金支持项目262个,支持金额2.45亿元。

  通过项目推动,全市产业体系一直在优化,2016年机械制造业超过石油化学工业成为第一大主导产业,为全市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一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推动大气污染整治。聚焦全市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焦化等行业,利用“消化、转移、整合、淘汰”等方式分类化解过剩产能,完成了“地条钢”打击取缔,同时妥善做好僵尸企业处置工作。运用市场和服务两大手段,带领企业开展以降成本、促管理、增效益为目的的生产流程改造和生产的基本工艺优化活动,帮企业开源节流,降本增效。认真做好工业公司退城搬迁工作,推动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物替代技术推广。

  二是加大企业生产改造,构建低耗减排产业体系和生产方式。组织实施了中捷石化安全环保与清洁燃料升级、华北石化炼油质量升级与安全环保技术改造、新欣园碳四精细化工一体化、鑫海化工安全环保及产品质量升级等一批节能减排增效项目。中捷石化油品质量迈入国Ⅴ行列,成为中海油第二家生产国Ⅴ汽油的炼厂,安全生产指标领先同行业同规模企业,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排放优于国家标准。

  三是提升重点产业、工业园区、大规模的公司绿色生产能力,积极培育洁净高效新业态。以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示范引领,支持以生物医药园为代表的重点园区新落户项目绿色升级,引导化工、医药企业提高设备设施现代化水平,加大环保改造投入。北京协和药厂原料药基地项目,投产后COD目标值仅为50,实现了低排低耗、绿色环保。大力培育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产业,全力推进河间国家级再制造基地等一批节能环保和综合利用重点项目建设。

  一是加大对工业新产品新技术开发项目的支持引导,着力推动企业实施自主创新。宏润集团投产的5万吨垂直热挤压机组,填补了我国重大挤压领域的空白。天瑞星公司制造的槽式中高温太阳能集热管、线性菲涅尔式集热管,全球市场占有率第2。沧州四星玻璃公司研发的一级耐水5.0药用中性硼硅玻璃管结束了我国高档医用玻璃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中冶京诚临港重型装备生产的非公路矿用自卸车填补国内最大吨位电动轮自卸车技术空白。荣盛机械自主研发深海防喷器,破解我国高端海工装备瓶颈。

  二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项目引进融合,形成示范带动。依托渤海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沧州现代产业基地等重点承接平台,实施转移产业再造,补齐发展短板。生物医药园发展提速,截至今年10月底签约项目超过101个,25家企业开工建设,4家投产。全省体量最大、质量最高的京津冀产业协同项目北京现代沧州工厂去年10月竣工投产,创造了世界同类汽车工厂建设最快的“沧州速度”。摩比斯、岱摩斯、韩一、世原等知名配件厂商落户,带动全市汽车整车及配件业的提速发展,以整车制造为核心,全产业链发展,集产、供、销于一体的汽车产业集群初露雏形。

  未来五年,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质量效益提升、区域协同发展”目标,以创新驱动为主题,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加快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层次地融合为主线,以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为主攻方向,强化制造业基础能力,大力推广集成应用,不断的提高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水平,打造新型产业体系,全方面促进制造业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由产品竞争型向品牌主导型转变,实现由沧州制造向沧州智造、沧州创造的多重跨越,成为全市创新驱动经济强市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

  (一)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深化落实我市《深入推动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方案》,以“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为切入点,抓好政策落实,推动典型示范,摸索经验积累,快速推进我市制造业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双百工程”,深入推动全市工业公司技改升级,加强省市两级专项资金引导,突出支持传统产业调整产业体系、提升发展质量效益的重点项目,引导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工作。

  (三)快速推进企业创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继续加大对工业新产品新技术开发项目的支持力度,着力带领企业实施自主创新。依托北交大轨道交通海滨综合研发试验项目、国家级激光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京津冀分中心等创新平台和院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等各类创新载体和创新资源,加快技术联盟建设,引导和促进企业工业新产品的开发推广。继续培育创建一批省级知识产权运用标杆企业和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作好典型示范。

  (四)大力推行绿色制造。加快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高效电机、余热余压利用等节能产品和技术开发,发展生物处理、污染防治、清洁生产等环保技术。着力推进清洁生产、循环改造等试点示范工作,发展再制造产业,打造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大力推进工业绿色发展,全方面提升绿色设计能力,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加大绿色制造支持力度。

  (五)全方面推进两化融合。坚持以“互联网+”为突破,谋划创建智慧集群建设试点,加快“互联网+”产业集群建设,抓好惠邦智能焊接车间等“互联网+”制造业试点示范项目。深入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全力加快市级两化融合重点企业培育。加快大数据、工业云发展速度,加快华为的数据中心建设。借助电子商务,打通产销两端,促进传统产业加速融合,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